学习园地

【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五)

发布时间:2025-08-08 10:26

 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2013年9月30日),

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38页


 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都是无利和微利行业,商业效益差,资金回收期长,但社会效益好,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成本低、期限长的融资服务,不能都靠商业银行。要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当前要发挥好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提供规范透明、成本合理、期限匹配的融资服务。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99页


● 要研究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要在规范运行、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采取多种方式为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新型农民搞规模种养业,风险也加大了,农业保险一定要搞好,财政要支持农民参加保险。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3日),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97页


●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们通过逆周期的刺激政策,熨平经济波动,短期效果明显,但这多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更加重视增长质量和效益,特别是通过财税、金融、投资、竞争、贸易、就业等领域的结构改革,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结合,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推动经济从周期性复苏走向可持续性增长。


《推动形成发展创新、利益融合、增长联动的新局面》 (2014年11月15日),

《习近平外交演讲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218页

 

● 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提高精准性和效能,着重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新型经营主体聚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生态效益补偿、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等机制。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138页


● 要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要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发展一批民间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要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2015年12月18日 )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三个基本要求。其一,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其二,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当前重点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去产能、去库存,是为了调整供求关系、缓解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也是为了企业去杠杆,既减少实体经济债务和利息负担,又在宏观上防范金融风险。降成本、补短板,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发展外部条件、增加经济潜在增长能力。其三,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是要素配置扭曲,是体制机制障碍。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价格、财税、金融、社保等领域基础性改革,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5月16日)

 

●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三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同投资和出口主导的需求结构是相匹配的。现在,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相对下降,供给结构很不适应需求新变化。更深层的一个问题是,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但供给体系未能跟进,结果是一方面过剩,另一方面不足。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不能把结构性供需矛盾当作总需求不足,以增发货币来扩大需求,因为缺乏回报,增加的货币资金很多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大量游资寻求一夜暴富,再加上监督人员同“金融大鳄”内外勾结,去年发生的股市异常波动就与此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下降。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本来属于实体经济,但用加杠杆的办法进行房地产投机就不同了。在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投资机会,加上土地、财税、金融政策不配套,城镇化有关政策和规划不到位,致使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投机需求旺盛,带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房地产高收益进一步诱使资金脱实向虚,导致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银行利润越来越依赖于“房地产繁荣”,并推高实体经济成本,使回报率不高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

这“三大失衡”有着内在因果关系,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如果只是简单采取扩大需求的办法,不仅不能解决结构性失衡,反而会加剧产能过剩、抬高杠杆率和企业成本,加剧这种失衡。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强调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 

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35-136页


 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要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要适时推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要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要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功能。要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动民营银行发展。


《关于加快推进关键性改革》(2016年12 月14 日),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12页


● 优化结构,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体系。合理健康的金融结构是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并有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前提。要改变片面追求金融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倾向,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的结构要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能够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要增加直接融资,优化间接融资。要促进金融机构专业化,突出并做优主业。要坚持大中小相结合,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金融体系。


《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7月14日)


●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加快,金融领域持续创新,金融体系复杂度、开放度不断提高,迫切需要加快金融改革。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健全保险市场功能,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当前,重点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坚定深化金融改革》(2017年7月14日),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40页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页

来源 | 《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


下一篇:【学习园地】理论学习 | 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二十四)


版权所有:长春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吉ICP备2020006702号

吉公网安备 22010202000830号

免责声明